- 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5:28 点击次数:141
人世间,最珍贵的事情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雪中送炭!
在最为艰难的时刻,如果有人能够挺身而出,帮我们解决困难,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。
彭德怀元帅,就是一个雪中送炭的人,每次我军最为关键的困难时刻,毛主席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,他总是挺身而出,一往无前地排除万难。
一、彭总打好了毛主席复出后的第一次胜仗,奠定了毛主席的威望
遵义会议以后,很多人都以为毛主席自此顺风顺水了,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。
彼时,毛主席重新复出,意气风发地想打一仗,证明自己的正确。可谁曾知道复出的首战:土城战役,失利了,毛主席的威望有所影响。
因指挥不利下台的博古、李德多少有些幸灾乐祸,博古就嘲讽说:“看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。”于是,各种质疑声不断,毛主席免不了心情沉郁。
直到红军再攻遵义,已经进城,遇到了实力强大的国军吴奇伟纵队包围,形势十分危急。朱德在电话里对前线部队说:“中央机关在城里,背后是乌江,这是背水一战,你们一定要打好。如果让敌人进了城,我们都得到乌江喝水。”
此刻,毛主席的底牌彭总挺身而出,率领红三军团正面硬刚吴奇伟纵队,战斗最激烈的时候,彭德怀从一名阵亡红军战士的手中捡起一挺轻机枪,亲自端起来射击。后来枪管打红了,握着烫手,他便脱下衣服,把机枪包起来打。
就这样,红三军团才打败了吴奇伟纵队,遵义战役是长征开始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,也是毛泽东复出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。前线最为重要的功劳,应该归属于彭总。
二、彭总取得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的第一个军事胜利,稳定了陕甘苏区的军心民心
1935年10月19日,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,进入了陕甘苏区境内,此时长征终于结束了。
但敌人还在后面一直追赶,骑兵部队已尾追而至。
毛主席说,我们这一大堆人跑来陕甘苏区,如果不把跟来的敌人打退,让他们也跟了进来,就对不起苏区,所以一定要下决心在这里打一个胜仗,最少要把敌人打退。
但红军战士都是步兵,对骑兵就不具优势,因为你在平地上跑得再快也跑不过骑兵,过草地时,有的部队已经吃过马家军的骑兵部队的亏。
此刻,彭总又是毛主席的军事底牌,关键时刻,还是彭总站出来,就地组织部队狙击国军,打败了两支骑兵部队,一支为隶属东北军的白凤翔骑兵师,一支为马鸿宾属下的马培清骑兵团。
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结束后取得的第一个军事胜利,此役不仅使得东北军、马家军短时间不敢再来追击和侵扰,而且还在陕甘苏区起到了稳定军心民心、重新树立中央和中央红军形象的积极作用。
“山高路远坑深,大军纵横驰奔。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”这一首著名的诗,就是这场战役,毛主席送给彭总的。
三、彭总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,打出了解放军第一次独立外战的军威
抗美援朝打得很艰辛,但其实抗美援朝最难、最关键、最核心的一件事情,是决策。正如毛主席所说,中央同意出兵的人只有一个半,其中,一个人代表着毛主席自己,而另外半个则是周总理。
当时,大多数人不支持出兵,毛主席心中出兵的第一人选粟裕,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承担重任;第二人选林总,也因为在政治上不赞成出兵,难以执行毛主席的战略设想。因此,毛主席也比较焦虑,因为毕竟我党是民主集中制,战略上没人理解,战术上没人执行,毛主席再怎么想推进抗美援朝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为此,中央连续多天开会讨论,僵持不下, 会议开到后面,已经陷入焦灼状态,大家都争论不已,毛主席似乎也有一点孤立无援了。当彭老总进京参会,毛主席看到自己的最佳搭档来了,悬着的心就放下了,喊了一句:“老彭,你来得正是时候!”这句话的含义很深,因为毛主席知道,彭老总来了,就是他可以依靠的彭大将军来了。可以说,长久以来,彭老总一直是毛主席在军事方面的最后底牌,老彭在处即心安。
后面,大家都知道,彭总挂帅出征打美帝,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,这一场战争打出了国威、军威,打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,保证了国家的持续稳定和平发展。
虽千万人,吾往矣!彭总应该就是这种人,无论有多大的困难,他总是勇敢面对。也正因为这样,彭总才能成为毛主席在军事上的最后底牌,就算遇到多么艰难的“绝境”,只要拿出彭德怀这一张牌,就有走出去的希望!
- 二战德国元帅排名2025-06-23